米乐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绿电用量比重将达60%

米乐这里有“充电10分钟,行驶400公里”的超级充电桩,这里有国内首条充电设施自动化检测流水线,这里就是位于通州区的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

为服务城市副中心低碳绿色发展,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是以科技创新助力系统建设的“试验田”。副中心绿色发展要依托充足的绿电供应。预计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外调绿电规模预计将达到约90亿千瓦时,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将达到60%,有效支撑城市副中心能源低碳发展。

5月17日,在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工作人员介绍可实现一桩服务多个车位的移动式充电桩。 

充电桩检测效率提升90倍

走进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里的规模化充电设施检定检测与车网互动技术实验室,充电设施检定检测流水线上,一只橘黄色的机械手臂正模拟车主为电动汽车充电时的场景,对一台电动汽车充电桩进行投入市场前的安全性检测。

“这条流水线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检测全过程的无人化和自动化检测。”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金渊告诉记者,这条流水线目前有5个检测工位,自动化运输机器人4台,机械臂3条,可以实现5个检测工位并行检测,一天可完成对30台充电设施的172项全性能检测,“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检测效率可以提升90倍以上。”金渊说。

金渊介绍,这条流水线既可对外承接交直流充电桩的批量化、无人化检定,又可开展大功率、车网互动充电桩等新型充电技术研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车网互动技术路径。目前已获得了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和7项省部级奖项。

除此之外,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里还有许多创新技术已经落地应用。比如基于可实现“充电10分钟,行驶400公里”的480千瓦超级充电桩,全市已建成15座超充站。为满足北京“十四五”时期新增电动汽车用户的需求,国网北京计划在两年内建设300座这样的超充站。

5月17日,在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充电设施检定检测流水线对各类充电设备进行精准检定和全面检测。 

外调绿电规模提升5倍以上

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创新中心负责人王雅群介绍,位于张家湾镇垡头村的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占地面积56亩,建筑面积6600多平方米,“基地本身就是一个绿色低碳成功转型案例。”

王雅群介绍,基地原来年用电量116万度,在配置了160千瓦的地源热泵与园区能源智慧管控系统后,提升了基地整体能效,全年可节电31万度。同时,通州供电公司在基地的实验室、办公楼屋顶以及户外实验区加装了400多千瓦的光伏,同时采用风力发电技术,基地现状85万度用电中的44万度由绿电进行了替代,这样园区碳排放整体降低65%。

“副中心绿色发展要依托充足的绿电供应。绿电供应有两个来源,分别是本地分布式光伏以及域外绿电。”王雅群介绍,目前副中心分布式光伏装机总容量为15万千瓦,达到副中心历史最大负荷的8%。基地实验室正针对下一步发展,研究哪些光伏组效率更高、影响最小、性价比最优,为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大规模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5月17日,在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研究人员介绍车网互动技术等前沿电力技术。 

除了助力本地分布式光伏大力发展,通州供电公司还规划打造绿色电力“域外开发、定向输送”的绿电进京模式。预计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外调绿电规模预计将达到约90亿千瓦时,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将达到60%,有效支撑城市副中心能源低碳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将推广至更多区域

去年,通州供电公司探索将新型电力系统的示范效应由点及面应用到综合示范工程建设中。

通州供电公司协同北投集团,打造城市绿心“零碳”运营园区综合示范,现已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自2023年以来,通州供电公司在城市绿心以“引绿+赋数+提效+汇碳”为路径开展工程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全环节助力园区节能降碳,零碳运行。预计2025年,在城市绿心,构建以电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区域绿电供应100%,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纳100%,有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配电网支撑,最终将实现园区负碳运行。

5月17日,在通州区前疃村,电力工作人员介绍交直流混联微电网系统助力节能减碳。 

此外,结合区域发展规划,今年,通州供电公司还将在综合交通枢纽、文化旅游区等区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服务数字经济、公共交通、文化旅游等方面建设,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案。

5月17日,在通州区前疃村,大容量储能发电车助力节能减碳。 

米乐劣质暖风机配干冰冒充空调 四川乐至查获12名嫌疑人,涉案金额50余万元

米乐蒋波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不需要外机,内机也比正常空调小很多,一伙人用劣质暖风机搭配干冰冒充“空调”,专门卖给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7月23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乐至县公安局获悉,经查,当地警方发现这伙人将价值约40元的劣质暖风器再配上干冰,冒充“高科技空调”以900多元的价格出售,涉案金额达50余万元。目前,12名涉案嫌疑人已取保候审,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涉案假冒“空调”。(图据警方)

2023年9月,乐至县公安局宝林派出所民警走访中了解到,辖区不少村民刚购买了一款“新式空调”,这种“空调”无外机,内机也比正常空调内机小很多。村民告诉民警,这是有人上门推销的“高科技空调”,不需外机就可以制冷,节能还便宜,包装上建议销售价为1499元,实际只花900多元就能买到。

对此,民警心存疑惑,拆开一台未用的“空调”发现,这“空调”并不能制冷,只能吹热风。此时,村民着急了,称推销人员上门演示时,“制冷效果很好,满屋子冷气”。

在初步判断可能是利用假冒伪劣产品实施诈骗后,派出所民警随即将案情上报。乐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和食药环侦大队民警调查后,一个9人的销售团伙浮出水面。

民警发现,该团伙在乐至农村地区挨家挨户进行推销,专挑留守老人下手。此外,即使作为暖风机销售,这批货也存在功率不达标等诸多问题,涉嫌伪劣产品。

通过产品外包装上的信息,民警找到了这批“空调”的生产厂家。经过调查,这家位于广东茂名的小家电生产厂家除了生产劣质暖风机,还根据“客户”需求,生产外包装等配套产品。该案中,除了生产厂家,还有中间批发商及销售团队,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假、售假链条。

随后,乐至警方相继抓获生产厂家的主要人员、中间环节的批发商及销售团伙共12人,涉案金额50余万元。经查,9人销售团伙除在乐至活动,还曾在简阳、金堂、三台等多地推销。据办案民警介绍,该销售团伙仅打着国内某知名品牌商标的暖风机就销售了5000多台,生产厂家还在伪造其他商标生产制造“同款”暖风机进行销售。

据嫌疑人供述,在上门推销前,都会事先进行踩点,专挑农村的留守、独居老人下手。为演示产品制冷效果,上门推销时还自带干冰,经过热风一吹,“冷气”满屋飘散,让老人们产生一种制冷效果很好的错觉。

米乐双良节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热泵双工况机组”

米乐证券之星消息,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双良节能(600481)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热泵双工况机组”,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614433.9,授权日为2024年4月30日。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热泵双工况机组,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高发蒸汽出口管同时与低发蒸汽进口管及第一冷凝器蒸汽进口管相接;吸收器出水管同时与第一冷凝器进水管及吸收器出水直通管相接,第一冷凝器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吸收器出水直通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二冷凝器进水管和吸收器进水管同时接自冷却水进口总管。本发明,使机组既能按直燃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工作原理进行制冷运行,也能按直燃单效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进行制热运行,可一机两用,为具备应用条件的场所提供一种制冷、供热设备,降低设备投资费用,节省设备占地空间。

今年以来双良节能新获得专利授权33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结合公司2023年年报财务数据,2023年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了4.16亿元,同比增3.35%。

数据来源:企查查

米乐重磅!2023年中国及31省市地源热泵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因地制宜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

米乐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华清安泰(832326.OC)、欧森纳(831870.OC)、四联智能(430758.OC)、卓成节能(871592.OC)等

本文核心数据:国家地源热泵政策目标;地方地源热泵政策目标

1、政策历程图

地源热泵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装置。

当前地源热泵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行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是国家对地热能、环保节能产业的重视以及一系列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的驱动。根据国家能源局历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国家对地源热泵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加快技术引进和消化”到“推进技术应用”再到“优先发展土壤源热泵,积极发展再生水源热泵,适度发展地表水源热泵,扩大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模”的变化,因地制宜地科学发展成为“十四五”时期国家引导地源热泵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2、国家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国家层面地源热泵行业政策汇总

2006年我国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其中首次强调优先推动地热能的发展,之后又从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筑节能、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文件,对地热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我国地热产业和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发展。

——国家层面地源热泵行业规划汇总

地热能是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资源。2017年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是我国首个地热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6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530兆瓦;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对地热能发展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目标:新增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地位日渐提高,国家对地热能的利用也更加全面而深入,而地源热泵作为将地热能转化为可利用能源的重要技术或将引来良好的市场机遇。

——国家层面地源热泵行业发展重点解读

地源热泵行业的发展与地热能的开发政策息息相关。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积极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全面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因地制宜推动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重点开发地区以及发展重点如下:

3、各省市层面的政策汇总及解读

——31省市地源热泵行业政策汇总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带动下,北京、河北、山东、贵州等主要省市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规划,主要是在推动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和建筑节能发展下,因地制宜地推广地源热泵应用,对地源热泵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渗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31省市地源热泵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十四五”期间,我国大部分省份均已提出地区地热能开发或地源热泵行业的发展方向及目标,例如北京市明确到2025年,全市新增浅层地源热泵供暖面积2000万平方米,新增中深层地热热泵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河北省提到要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供暖,在地热资源丰富、面积较大的乡镇,优先开展地热能集中供暖。利用地源热泵,加快推广浅层地温能和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打造地热能高效开发利用示范区等。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地源热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