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国开行2024年超1.5万亿元贷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米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纵横千里,连接大江南北;国家水网加快构建,守护江河安澜;数据中心拔地而起,赋能数字经济。2024年,全国各地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过去一年,国家开发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基础设施银行核心职能,结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完善覆盖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更新等各环节的服务和产品体系,创新投融资模式,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2024年,国开行向网络型、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国家安全五大领域基础设施发放贷款1.53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融资余额占比进一步提升,发挥好服务基础设施的主力银行作用。 支持重大工程建设 服务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等加快实施,一大批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国开行积极落实各项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大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与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跨省跨流域重大项目、“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积极服务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为助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八纵八横”再加密。2024年,我国高铁网骨干通道之一——沿江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国开行总分行强化多层级对接,加大工作推动,向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发放首笔中长期贷款,密切跟踪对接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合肥至武汉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进展和融资需求,全力做好金融服务。待这条全长2100公里的大通道建成后,将有效串联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双城经济圈,有力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华龙一号”再上新。2024年以来,福建漳州核电站工程取得多项进展: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2号机组三台主泵电机试运行成功,3、4号机组开工建设。国开行立足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支持漳州核电站建设。在发放近60亿元中长期贷款支持工程一期(1、2号机组)建设的基础上,国开行2024年实现向工程二期(3、4号机组)发放首笔中长期贷款,并根据建设进度完成多笔贷款发放,为“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提供有力融资保障。 冬修水利正当时。近期,在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现场,施工人员利用旱季有利条件,加紧开挖隧洞、铺设管道。国开行积极支持国家水网重大工程项目,2024年实现向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发放首笔中长期贷款,为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这一重大水利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粤西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过去一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推动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国开行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重点方向,积极支持应用范围广、赋能能力强、带动效应好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建设,助力新型基础设施优化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强化区域、行业协同,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金融与科技“双向奔赴”。国开行积极服务深圳、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助力大科学装置布局,支持建设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显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技术开发设施和试验验证设施。一年来,国开行以长期、稳定资金助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支持,为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积极贡献。 助推打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国开行积极支持天地一体融合通讯网络,推动多元、多维数据高效接入和便捷汇聚。支持京津冀、长三角、宁夏等地“东数西算”工程项目,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注入动力。服务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超级计算设施建设,助力发挥对前沿科学研究、高技术产业等领域重点课题和技术攻关的支撑作用。在福建厦门,国开行厦门分行支持的数字工业计算中心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后可提供人工智能、工业仿真、工业验证等服务,为当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数据储存和算力保障。 为百姓美好生活“充电”“护航”。国开行大力支持各地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智慧停车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打造停车充电“一张网”“一盘棋”。在湖南岳阳,国开行湖南分行支持岳阳楼区、华容县、平江县等地加快新建3000多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将为市民出行和游客观光带来更多便利,带动扩内需、促消费。同时,国开行积极助力上海、吉林长春等地在城市更新中,推进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管网更新改造,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做实民生“里子”、消除安全隐患。 服务全面绿色转型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过去一年,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国开行聚焦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探索创新融资模式,积极服务绿色交通、绿色物流、清洁能源、美丽城市等重点领域发展。 “零碳高速”成为齐鲁大地新“热词”。在国开行山东分行融资支持下,国内首个改扩建“零碳高速”项目顺利完成。当地以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济南至菏泽段(济菏高速)改扩建为契机,实施“高速+光伏”工程规模化改造,于2024年底实现建成通车。经测算,这条高速公路改扩建后运营期内年均碳排放量约1.36万吨,通过新能源发电、地源热泵、储能聚合、近零能耗建筑、离网微光照明、林业碳汇等方式年均碳减排2.25万吨。 “沙戈荒”里打造清洁能源“新绿洲”。国开行新疆分行支持的华电天山北麓戈壁基地6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在2024年实现开工,并完成首台风机吊装等多个重要建设节点任务。该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外送电力,每年可新增绿电142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4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72万吨。 “浊流变清波”绘出绿色新画卷。国开行广东分行积极服务东莞、惠州、佛山、中山等地深入推进“厂网一体”,将污水处理厂与污水管网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营,加快雨污分流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管网排查与修复,提升污水处理系统整体效能。“十四五”以来,广东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稳步提升。 下一步,国开行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有关部署,强化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积极落实宏观政策,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主力银行作用,积极服务国家规划重大工程、“双跨”重大项目、“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支持,服务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米乐福建鼓励优先发展10个方向绿色建筑新技术
米乐  《福建省绿色建筑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日前印发。办法介绍,我省鼓励优先发展10个方向绿色建筑新技术。办法5月起实施,有效期两年。   10个方向的绿色建筑新技术包括:建筑遮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减少光污染、声环境控制;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水、空气源热泵、地表水地源热泵等新能源应用技术,建筑光伏一体化、光储直柔、光储充检等技术;立体绿化,雨水自渗削峰、雨水利用、雨污分流、中水回用,非传统水源利用、节水器具等技术;保温隔热、隔声降噪、串味反味防治、渗水漏水治理等技术;建筑碳排放监测、建筑能耗监测、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家庭等技术;高效照明、高效空调制冷机房、全屋电气化、高效直流等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管线分离、整体厨卫等装配式装修技术;新型墙体材料、节能门窗、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隔声降噪材料、保温系统材料、新型隔热材料等绿色建材;智能施工机具和设备、建筑机器人、智慧工地等绿色施工技术;其他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等绿色低碳技术。   5个类型建设项目应优先使用列入推广目录的新技术:绿色低碳试点示范项目,包括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纳入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政府采购工程;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列入各级建筑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储备库的项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示范工程。(记者 李锦清)
米乐探访贵安美的云:让数据中心更绿色更低碳更智能
米乐  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稳步推进,数据中心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国家“双碳”目标战略的引领下,绿色转型已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建筑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美的楼宇科技为贵安美的云数据中心打造了全面的温控+电梯+一体化电源设备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承诺保证数据中心连续五年PUE(能源使用效率)<1.2,引领绿色数据中心发展之路。 贵安美的云数据中心   大型数据中心面临的低碳挑战   贵安美的云数据中心坐落于贵安新区,与网易贵安数据中心、交通银行贵安数据中心、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等建筑共同形成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筑牢“中国数谷”基座。 贵安美的云数据中心   贵安美的云数据中心以国家A级数据中心为标准,规划建设4栋数据中心楼,目前已完成A栋大楼及园区配套工程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可提供1200个8kW机柜,为美的集团数智化转型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   “如此大规模、高标准的数据中心,24小时不间断处理数据,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压力不容小觑,对建筑的整体能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华”信设计院副院长马德表示,贵安美的云项目是大型空调企业涉足数据中心领域的先例,面临着如何实现PUE<1.2的挑战,这需要创新的建设思路和先进的技术应用。 贵安美的云数据中心   美的楼宇科技充分利用了贵安新区独特的气候优势,结合最新的节能技术和智能化管理手段,打造了一座集高效、节能、环保于一体的绿色数据中心,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综合解决方案赋能,打造绿色高效数据中心新标杆   贵安新区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空气洁净度高,因此成为“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之一,是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的核心新区;同时也是“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地,电力资源丰富,电价相对优惠。在温控方面,美的楼宇科技充分利用贵安新区凉爽的气候和便利条件,精心设计了一套以直通风AHU空调系统与冷冻水补冷相结合的高效双冷源制冷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切换“直通风”“混合制冷”和“全回风”三种运行模式,最大化利用自然冷源,有效降低能耗。直通风AHU系统配备湿膜和表冷器,无换热损失,制冷效率高。 贵安美的云数据中心   据悉,冷冻水补冷系统位于A栋数据中心一层,由两台800RT美的变频直驱离心式冷水机组和一台800RT美的变频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组成,均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提供稳定可靠的辅助制冷。   辅助制冷系统配备三台开式冷却塔,满足水质要求,并通过互为备用的设计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机房还安装了加湿除湿一体机,辅助控制湿度。 让数据中心更绿色更低碳更智能   在配电室和电池间,美的楼宇科技采用了氟泵空调系统和自然通风系统的组合,进一步提高了制冷能效。   氟泵空调系统拥有自然冷却制冷模式,其效率远高于传统的机械制冷模式,配合自然通风系统,最大化地利用了自然冷源,成为系统节能的关键环节。为应对紧急情况,数据中心配置了两个蓄冷罐作为应急冷源,确保不间断同步运行。   办公区域采用MDV8无界多联机,结合全直流技术和云端智能化控制技术,降低能耗,智能推荐设定温度,节能率达20%以上。 让数据中心更绿色更低碳更智能   针对数据中心通行需求,美的楼宇科技提供了涵盖LINVOL乘客电梯与菱王载货电梯的全生命周期电梯解决方案,这些电梯集重载、高速、节能、安全于一体,并借助智能化控制优化群控与调配,缩短乘客候梯与电梯运行时间。   同时,美控智慧建筑为A栋数据中心配置了包含一体化电源成套柜、变压器、UPS、锂电池等关键组件的IT及传统设施用电一体化电源系统,并辅以安装、调试、培训及维护保养等全方位服务,确保数据中心电源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让数据中心更绿色更低碳更智能   随着贵安美的云数据中心的投入使用,实现了PUE低至1.17的效果,达到国内领先数据中心水平。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美的集团未来十年的数字化算力需求和制造业云服务等创新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更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的绿色升级树立了典范,带动更多绿色数据中心的落地,加速推进算力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文/陶陶 图片由贵安美的云数据中心提供)
米乐日均节电7千度,这家购物广场节电强
米乐  今夏以来,位于合肥市庐阳区的合肥万科广场运营管理单位联合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庐阳供电分公司采用了一套新的综合能效提升方案,日均节电7千度以上。   合肥万科广场广场于2019年5月开业,开业初期整体能效管理水平并不高。今年初,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庐阳供电分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合肥万科广场用能情况,联合合肥万科广场运营管理单位现场勘察,共同制定出一套新的综合能效提升方案。   “我们利用合肥万科广场屋顶约1.3万平方米空间,安装了集合2100多块太阳能光伏面板的1.2兆瓦光伏电站。同时在今年入夏前还对广场的能源系统中心进行再次升级,对商场照明、电梯等用电部件合理安排使用,‘多管齐下’降低能耗水平。” 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庐阳供电分公司客户经理程岩介绍道。   据合肥万科广场运营管理单位工程物业部负责人张磊介绍,传统大型建筑内的中央空调系统主要依靠人工操作,设备不经济,运行时间较长。2023年7月,合肥万科广场进行第一次中央空调制冷站升级,将中央空调冷水机组集中控制系统由过去的人工控制,改为计算机系统控制,整体降低能耗达17%左右。今年入夏前,合肥万科广场再投运“中央空调集控系统”,通过对1年来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数据建模和分析,调整能耗水平,此轮调整又使广场能耗水平较去年同期再降低约3%。   “系统每年都进行自我优化调整,3年左右时间使得广场整体能耗水平达到最佳。预计今夏供冷季我们日均将降低用电量约1500度。”张磊介绍。   据了解,空调在启动初期的耗电量较大,达到冷量需求平衡之后才采取经济模式运行。为此,合肥万科广场将空调开启时间由过去的上午9点,调整至上午8点40分。每年7月至9月上午9点至下午16点为电价平段,这20分钟的电价平段和谷段“时间差”,不仅为城市节约了800度左右电量,也为合肥万科广场每天降低费用支出约200元。   “据统计,目前合肥万科广场每天节电量在7000度左右,相当于近400户合肥城区普通家庭夏季日用电量总和。”程岩表示。(李岩)